密集融资后的暂停键,即时物流如何破局?
2018年,我国即时物流领域掀起了一场融资热潮,并逐渐分据形成由外卖配送、专业即时配送和电商及传统物流三者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。
推及去年7、8月份,以同城即时配送为主的平台就曾爆发过一轮密集融资潮。但可惜的是,在去年夏天结束后,这场融资潮似乎被按下“暂停键”。后续鲜少出现即时物流企业获融资的消息。据新快报记者梳理,截至今年3月,仅有3家企业获得融资。
探因:时效性为即时物流立足之本
即时物流区别于传统快递行业需要经历仓储和中转等环节,直接省略了中间转运流程,实现从点到点、门对门的送达服务。谈及即时物流领域,它的产生极大依托于新零售、新物流的蓬勃发展,同时凭借“快速”“准确”“及时”的诉求成为物流服务模式的抢手货。
除此之外,即时物流在成本、效率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。如效率方面,有些平台代表的配送平台通过线上即时对接,大大缩短货物送达时间,同时也更受消费者青睐。根据数据显示,60.7%的消费者在选择配送平台时会优先考虑该平台的配送时效。
目前来看,即时物流领域所包含的物流企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,其一为代表的外卖平台;其二为“三通一达”、所代表的电商及传统物流企业;其三为围绕同城跑腿业务的专业即时物流平台。
记者看到,这类平台下单界面类似于滴滴的页面,都需要在下单后等待配送骑手接单。记者通过平台下单,发出了一单距离为20.2公里的文件派送请求。订单发出后,系统根据周边接单情况预算了5分钟的接单等待时长。但五分钟过后,记者的订单并未被顺利接收。这时,平台给出了优先派单和加小费两个选项。
其中,“优先派单”指的是可以将订单尽快分发给周围的配送人员。但记者在两次选择优先派单后,均未得到派送员的回应,最后被迫选择“加小费”选项。在约过了15分钟后及增加14元小费后,订单才接收成功。加上基础运费,这笔订单总共花费了53元。而在另一平台闪送的下单过程则较为顺畅。傍晚8时左右,在未增加小费情况下,配送员很快就接收了一单距离为13公里的物品配送订单,订单费用总共为34元。
对比上述两家平台,他们的配送方式存在些许差异。其中,有些采用的是专人专送方式,即下单后为专人直递服务,不存在拼单配送的情况;相反,有的平台选择方式更多,可以在专人专送或多单并送两种方式间选择。
依照此次体验,配备了专人专送业务的闪送平台更具备时效性,而推行并单直邮模式的受限于模式的灵活性,接单速度较慢。
现状:7个月以来仅有3家企业获融资
市场分析普遍认为,2019年将进入即时物流应用成熟期。也可以这样理解为,2018-2019年即时物流领域步入成熟期的主要驱动力是来自于资本市场青睐。从2018年全年即时物流领域主要融资情况看,该领域在去年物流行业融资次数不亚于供应链物流及科技物流,共达到8起。
但若以配送种类划分,这场发生在即时物流界的较量可以当作是B2C与C2C两种业务模式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。
虽然目前即时配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,但是格局也变得越来越清晰。
尽管行业格局越发清晰,但有关即时物流融资热潮却在急速降温。新快报梳理发现,在去年7、8月份过后,该领域的融资案例减少。
“目前,即时物流市场头部企业或已备好过冬的资金棉袄,或已构筑起生态护城河并做了赛道卡位。接下来,更多是头部企业的格局博弈”,即时物流是数字经济下的微循环,即时物流市场的毛细血管会更发达,但这种发达不再是过去独立门户的发达,而是依附包括主动脉的发达。
破局:“升级”人和技术,摒除众包模式制约因素
当前我国即时物流市场主要有三种模式,其中,专业即时物流平台和外卖配送在该领域处于“排头兵”位置,他们以众包模式的优势整合社会上的闲置资源,同时通过系统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方式,整合调度人力及配送时效,最终完成零散的资源整合。
在此过程中,众包模式(指在配送平台上,配送员通过抢单分单,获得相应配送订单的大众网络模式)还能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迅速发展。…这类平台在得到资本加持后迅速扩张,成为新物流赛道上的有力武器。
对于众包模式下的即时物流后续发展,当前众包配送的服务保障体系面临两个困局,一是来自主渠道的有序化和生态稳定,二是来自人力运营的有序化。“若市场规模化配送形成主渠道,标志着骑手运力与配送需求的匹配从技术上已经成熟。
即使渠道格局得以稳健发展,众包配送还面临人、技术层面的问题。如在技术层面,即时物流业务对故障和高延迟的容忍度极低,在业务复杂度提升的同时也要求系统具备分布式、可扩展、可容灾的能力。目前来看,我国众包模式在运力低高峰仍需进一步完善,比如在运力低峰时,如何缓解供大于求的运力浪费;而在高峰期,如何减轻导致订单延误现象。
至于人方面,,众包平台的骑手高流失率,在于平台与骑手生态缺乏黏性抓手,因此需要平台为骑手创造更长期的职业发展价值,并由此提高其在平台上的能力转化率;而出现在末端的丢件和损坏,有一定程度是人为或操作不当因素,因此需平台完善配送骑士信息,并建立对应的管理机制。